“二者,乃是伏波將軍夏侯奉明,此子在陛下身邊待過,陛下應當了解他的脾性。當年隴西一戰就表現出了不俗的大局觀,如今在淮南也是屢立戰功。臣雖和奉明相交不多,但臣也時刻關注著我宗室子弟的成長。”
“咳咳~”說到這,曹真忍不住劇烈咳了幾聲,用力地說道:“此子,可用。”
曹叡深以為意,事實上,就在來探望曹真之前,他就在合肥戰事結束之后將夏侯獻召回了京城。
只是他還沒有想好,到底應該委任何職。
畢竟他太過年輕,功績也還遠遠不夠。若是放在以前,曹叡大可任性地提拔宗室。
可曹休、曹真接連戰敗,魏國宗室顏面掃地,若是自己再一意孤行,必然會遭到廟堂的極力反對。
曹叡心中暗自嘆息,想當年武帝時期,曹氏、夏侯氏諸將各鎮一方。
西有夏侯淵,南有曹仁,曹洪等。
就算到了文帝時期,仍有曹真、曹休、夏侯尚各鎮一方。
如今,他即位還沒幾年卻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對了陛下,還有一人或許可堪一用。”
“是何人?”
“夏侯俊林。”
這夏侯俊林便是夏侯儒,他是前征南將軍夏侯尚的從弟,早年與任城王曹彰交好,但不幸卷入奪嫡之戰,因此之后被曹丕一度閑置。
直到任城王暴斃而亡后,他才得以復職。
不過因為此事,夏侯儒變得很是消沉,做事謹小慎微。
曹真接著說道:“夏侯俊林跟隨任城王多年,驍勇善戰,只是當年一事。。。。。”
曹真想了想沒有再說下去,畢竟這事牽連太多,所以他只是說道:“陛下可斟酌。”
曹叡恍然。
是啊,若是曹真不說,曹叡差點快忘了有這么一號人了。
曾經任城王很是器重于他,想來也不會是庸碌之輩。
至于性格問題嘛,日后再說吧。。。。。
就在曹叡惆悵之時,曹真又把話題扯到夏侯獻身上:“陛下,臣畢竟與夏侯奉明交往不多,只能觀其表象,如今確為可造之材,但日后,還需陛下觀之察之。”
“朕知道了。”
“陛下,臣還有一事。”
曹叡知道曹真的心思,卻也知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道理。
于是,曹叡沒等曹真開口,自己便先說道:“大司馬放心。。。。。昭伯,朕會用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