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這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做到的。
更為關(guān)鍵的,由此還可以看出來,蘇浩對熱兵器的使用也不會差到哪里!
蘇浩探手,小心翼翼地戳開母豬肚子內(nèi)的那層筋膜,將手直接伸入了內(nèi)臟之中,找到食管,便是用手一捏,直接扯斷。
然后找到大腸的盡頭,用手中匕首一割,又是一拉,一副完整的“燈籠掛”便是被他取出。
燈籠掛,就是動物的腸胃。
這也是一句東北話。
“爺爺,掛上?”
蘇浩看著地上的“燈籠掛”問老爺子。
掛上,就是將“燈籠掛”掛在樹枝上。
他這是按照東北獵人的習(xí)慣來的。
原主早聽老爺子講過,按照他們大東北的習(xí)慣,打到獵物,開膛破腹后,那是要將燈籠掛掛在樹枝上的。
名曰“孝敬山神爺”!
“算了!”
老爺子擺擺手、阻止著,“這年頭,人都沒肉吃,咯哈還孝敬他?拉倒吧。豬大腸最解饞,還是留著咱自己吃吧。”
也許老爺子年輕時信這些,但是這么多年的革命生涯,早就不信了。
蘇浩一聽老爺子這話,也點點頭。
老爺子這話沒毛病,接地氣,豬肚、豬腸,蒜泥豬肚,紅燒大腸,那也是蘇浩的至愛。扔了,確實可惜!
于是,割開豬肚,強忍著熏鼻的臭氣,先將里面的贓物倒出來;然后又是抓起豬腸子,順腸捋,將腸子里的贓物也擠出。
這地兒沒有水,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盡量地將贓物清理干凈之后,蘇浩又是將腸胃重新塞入了豬腹之內(nèi),然后一指整個豬“咋整?”
問老爺子。
他指的是怎么弄回去,可是有二百多斤呢!
“咱倆抬唄,還咋整?”
盡管知道,回去的路很長,而且還要翻越兩座大山,但老爺子貌似并不怵,“先把它四腳攢蹄,綁了。”
蘇浩從帆布袋子里拿出一根麻繩,先將一只前豬蹄綁上,然后是另一只。
繩子繞過豬身,纏繞幾圈,又是將兩只后蹄綁了。
如此割開的肚腹,內(nèi)臟就不會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