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站在那里回答。
“嗯,既然要去供應處,那就在那里好好干,別給你爺爺丟人。”
應該是該問的昨天都問了,該說的昨天也都說了,洪處長也只是淡淡地叮囑了蘇浩一句,便是揮揮手。
毫不客氣地把蘇浩趕了出來。
有點不近人情。
不過也是他們這一輩人普遍的為人作風——有事說事,沒事滾犢子。
與李懷德屬于兩種不同的工作作風。
其實洪處長屬于外冷內熱的那種人。
昨天喝酒的時候聽李懷德講,洪處長這次為了把蘇浩弄進機械廠,那是跟張副廠長“利益交換”而來的。
他答應張副廠長,也把張副廠長的一個人想辦法弄進廠保衛處。
所以蘇浩對于自己能進機械廠,只感謝洪處長。
至于那張副廠長,和他這次進廠沒一毛錢關系,他也不會去感謝他。
人家不歡迎,蘇浩也沒有多停留,說了聲“洪叔您忙”,就走出了洪處長的辦公室。然后便是到廠后勤處領了自己的“勞保福利”。
兩身工裝,一個單帽,一個棉帽子。還有兩副線手套,一副棉手套,一個大搪瓷缸子和一個大號鋁制飯盒。
連吃飯的勺子都配備上了。
其中工裝和蘇浩身上穿著的這件差不多,只不過是左胸處多了“一機部第一機械廠”幾個黃線繡的標識而已。
當然工裝中還包括一雙翻毛單皮鞋,一雙翻毛棉皮鞋和一雙黃帆布的膠底鞋。
單帽為這個時代常見的“前進帽”,也叫“鴨舌帽”;棉帽,為藍色,和東北人冬天常戴的狗皮帽子,樣式差不多。
大搪瓷缸子比較大,缸口和碗口差不多。
印有紅色圖案,寫著“安全生產”四個大字。
這就是國營大廠的福利!
就是不一般,加起來也得有五六十塊錢。
像蘇浩的老媽劉慧婉,在街道辦的縫紉社已經工作了六七年了,工資永遠是12。5元不說,工裝也就是兩只套袖,一個藍布大圍裙。
哪里有這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