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是個聰明的人,他回道:“大人是想讓我們的商隊協助守城?”
張子凡道:“我說楊大掌柜,誰不知道您們西軍的商隊中很多護衛都是原來的西軍,我要是能夠守得住城,我還來這里作甚?還有你們押運過來了10多萬苦力,據稱這些苦力的營官都是西軍,這些營官只怕也有1千多人吧。還請楊掌柜多多幫忙,請西軍將士一起守城。”
栓子看了一眼辛宗義,問道:“辛掌柜看看可行否。”
辛宗義道:“我的商隊的護衛還有不少鏢師,這些鏢師也有一些西軍的退伍士兵,我可以組織它們幫忙上城墻殺敵。”
栓子又看了其他相與,問道:“各位掌柜的又如何見解?”
西軍的各位掌柜的見目前在京兆府的最大的兩個掌柜的都答應幫忙守城了,也都紛紛表示愿意幫忙。
栓子道:“如此甚好,那大家就報個數吧。”商會的掌柜的們都紛紛的報樞,一共湊了了千余名商隊護衛。
張子凡道:“這1000千多人只怕也不夠啊,那苦力營……”
栓子也想讓苦力營營官們上城,但是苦力營的營官只怕也不會聽他這個商人的。他現在只不過是一給錦衣衛百夫長,論級別再西軍中也只是與營官相當。而且如果西軍營官們都上城墻了,要是苦力營作亂那可就真是麻煩了。
栓子想了半天,已拍大腿道:“我去跟苦力營們商量,讓苦力們輪流上城,每天上城1萬人!如何。”
張子凡大喜道:“如此甚好,如果守住京兆府,我向朝廷給諸位請功。”
栓子道:“請不請功再說,我等商人只是重利,破了城我們也要遭殃。不過,大人這苦力營可不一樣,他們很多都是亡命之徒,讓他們守城必須要有重賞。還請大人大開府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這……”張子凡倒吸了了一口涼氣,“私開府庫可是大罪呀。”
“比丟城失地如何?”栓子問道。
“好!”張子凡下定了決心,道:“就依劉掌柜。”
王進和楊志并不知道張子凡和栓子商量守城的事情,二人騎著快馬直奔江南而來。京兆到江南一路上他們并沒有碰上王定六派往西北的錦衣衛以及吳玠、吳麟弟兄,而是在半路上直接遇見了種師道的大部隊。王進沖出延安府的時候,李良輔的部隊還沒有南下。李良輔帶兵南下后也是一路燒殺搶掠,所以速度并不快。因此給王進的印象是西夏軍隊現在圍攻延安府,并沒有南下。
聽了王進和楊志的報告,種師道覺得重點還是要守住渭州。如果延安府破了,種師中也會退往渭州,所以催動主力大軍直奔渭州而去,只是給了林沖500騎兵夠去支援京兆府。
楊志和林沖領著500騎兵日夜兼程趕往京兆府,古時候行軍30里為一舍,軍隊一天至多走二舍,也就是60里,部隊是不能夠走三舍的,“有兵行百里不戰自疲”的說法。這個行軍的速度也有了“退避三舍”的成語。林沖帶著騎兵倍道而行,也就是一天要走120里,日夜兼程,十余日便到了京兆府邊界。
李良輔從延安府領了5000人馬南下劫掠,一路之上的村、鎮、州、縣都倒了霉。來不及撤走的百姓讓西夏軍劫掠一空。西北雖然比起江南顯得貧瘠,但是對于人煙稀少的西夏來說是非常富裕的。尤其是西夏對人口有著非常執著的渴求,他們在劫掠財物的同時也擄掠人口。雖然西夏軍賺得盆滿缽滿,可是原本快速的騎兵隊伍越來越臃腫,速度卻降了下來。本來從延安府到京兆府一共600多里,這些騎兵帶著裹脅的百姓卻走了20多天。
到了后來李良輔也是覺得不對勁了,他有些后悔只顧眼前的小利,而忘了奇襲京兆府的大計。京兆府畢竟是西北各路里最富有的城市了。最終他讓自己的副將帶著百姓慢慢跟上來,他自己帶著3000騎兵,先行夠奔京兆府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