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欽當時就火氣上來了,“怎么?本將的軍令難道不如你們蔣司馬!?”
斥候不語。
文欽頭一偏,說道:“也罷,本將還想著帶你們拿點軍功呢,算了,我另請高明。”
在淮南這個地方,斥侯們想靠軍功晉升是很難的,他們每日都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說不定哪天就死了。
所以他們并不是為了晉升,而是為了獲得更多肉眼可見的好處,例如糧食、布帛或者直接是錢。
有了這些,他們的家小就能過得更好,這也是他們在前線戰場如此拼命的動力。
當即就有幾個斥候站來出來:“都尉,你是說真的?”
"我跟都尉去。"
“我也去。”
很快就有不少人來了興趣。
這招的確很管用,很快,文欽就湊齊了三十余騎,盡管斥候們知道文欽到底要做什么,但他們一聽有軍功,都爭先恐后的圍了過來。
此刻,也不用管蔣班的軍令了,畢竟這位文都尉才這支淮南郡兵的真正主官。
。。。。。。。。。。
六安城,太守府。
樂綝捋著胡須,看向夏侯獻:“想不到夏侯府君是這般年少,真是少年英才。”
他象征性地恭維幾句,又令下人去準備些酒菜,彰顯待客之道。
樂綝的眉眼帶著一股剛毅,此刻的他雖身穿袍服,卻依然散發著武人特有的威嚴,一看便是久經戰陣的大將。
夏侯獻心中如是想著,隨后開口道:“樂府君過獎了。我此次前來是受滿將軍的軍令,著你我二人駐軍六安,見機行事,在下不才,資歷尚淺,行軍之事還望樂府君多多指教啊。”
樂綝笑道:“指教不敢,一切都是為了我大魏。”
說著他抬起酒杯,示意夏侯獻共飲。
夏侯獻一飲而盡。
俄頃,夏侯獻又一次開口:“樂府君,此次來六安之前,我做了一些調查。我聽聞,在廬江西南部的天柱山一帶,常有賊寇出沒,確有此事?”
許多年前,袁術敗亡后,麾下的雷薄、陳蘭等人確占據一方山頭落草為寇,四處劫掠。
夏侯獻剛得到這個消息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們。
“賊寇?”樂綝無奈地笑了一聲,“哪里是什么賊寇,那些充其量是些流民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