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夏侯獻收到了司馬昭的書信。
信中,司馬昭向自己請罪。
說是自己辜負了夏侯獻的信任,不僅名單中的三人中只有衛(wèi)瓘一人應(yīng)征,甚至連他擺著胸脯說十拿九穩(wěn)的山濤也拒絕征召。
不過山濤拒絕的理由反倒讓夏侯獻對此人另眼相看。
之前聞喜縣發(fā)生的種種讓山濤對大魏地方基層官僚體系感到心寒。
同時他深知自己不善兵事,比起到軍中任職,他更想從基層做起。
盡管夏侯獻沒見過對方一面,但他覺得這并不是場面話,而是對方的真心所想。
夏侯獻不打算強行征召,而是選擇作為他的舉主,讓他先在地方鍛煉,如此也算得上人盡其才。
司馬昭寫信還是一如既往的啰嗦,這哪是匯報啊,簡直就當(dāng)日記寫。
看著看著,夏侯獻忽然發(fā)現(xiàn),他們被卷入案件中那員郡吏的名字竟是如此的熟悉。
王濬,王士治!
夏侯獻猛得坐直了身子。
記憶里,他只知道王濬是由羊祜提拔上來的,但那都是幾十年后的事情,他一直以為王濬是在晉朝才出仕的。
司馬昭竟然陰差陽錯的跟王濬有了交集!
他本就沒有責(zé)備司馬昭的意思,現(xiàn)在卻是要對他好好夸贊一番。
夏侯獻即刻司馬昭回信,讓他務(wù)必征召王濬入洛,并在結(jié)尾玩笑般的加了一句:王濬不來,你也別回來了。
司馬昭本來都動身走了一段路,卻不得不又折了回去。
收到征召的王濬起初不敢相信,心中甚是感慨。
不久前他剛在李承面前夸下海口,這么快就應(yīng)驗了?
他沒有故作推辭,當(dāng)即應(yīng)召決定跟司馬昭一同返回洛陽。
三日后,夏侯獻在得知司馬昭和王濬今日傍晚前便能抵達洛陽的消息,正好今日休沐,他便帶著幾名親隨前去相迎。
噠噠噠~
遠處傳來馬蹄聲。
“將軍,他們應(yīng)該到了。”
順著親兵的指著的方向,兩輛車駕和數(shù)名騎士出現(xiàn)在視野里。
待車子靠近,司馬昭從車上下來,驚奇地看著夏侯獻,“奉明兄,你為何在此處啊?”
“這不是最近世道不太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