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這時艱難的轉過身,看著孫思邈道:“不用救我,我都六十多歲的人了,黃土都埋大半截了,馬上就要下去陪老伴了,不用再花這冤枉錢。”
老二和老三一聽這話,就開始趕孫思邈走人了。“走,快走,咱家不需要你們這些江湖道士。”
孫思邈聽得怒了,一把將兩人推開道:“你們兩個還是不是娘的親生兒子,怎么能對自己親娘,見死不救呢?怎么能這么不在乎自己娘的生死?這跟畜牲有什么區別。”
老二和老三被罵愣了,回嘴道:“你是哪來的臭道士,管的那門子閑氣。”只見孫思邈已經走到床前給老婦診治起來。他們有些忌憚道士的拳腳,就不做聲的盯著孫思邈看。
孫思邈道:“大娘你要看開點,你這病我看過了,并不是絕癥。摔傷也只是輕傷,很容易就能治好的。”
老大一聽這病能治好,高興壞了,拉著孫思邈的手一個勁道:“你說咱娘這病,能治好。唵說的對吧?”
孫思邈道:“能治好。摔傷就按你說的,拔些艾草根子搗碎了,敷上就好了,至于治這大脖子也簡單。只需用海藻一斤,小麥面一升,三年陳醋一升,將小麥面與陳醋絞拌均勻曝干,再將海藻加進去合搗為散,每次用酒服方寸匕,每天三次。吃完就能好,切記不要動怒。”大兒子聽了點頭道:“二弟三弟聽見了沒,這位道長說咱娘能治好,你們就別犯混了,好好對待咱娘。”
孫思邈對老婦安慰道:“兒子永遠是兒子,別覺得他們長大了,就不需要自己了,自己就成了兒女的拖累,還活著就是丟人;多想想曾經的美好,是你拉扯他們長大的,兒女永遠需要娘,娘永遠是他們心中的依靠,他們一輩子也只有你,這么一個娘,他們內心是多么希望永遠有娘陪著,娘還健康的活著,還有娘可以去孝敬。”
三個兒子聽了,都流下了眼淚,此時此刻他們似乎明白了,父親已經去了,他們是多么需要一個娘,沒娘的孩子有多苦,自己的委屈又向誰說。
大兒子抹著眼淚送孫思邈出來,開口道:“道長,你看得多少診金合適,我給你拿?”
孫思邈道:“不用了,留著孝敬老母吧,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老天不叫自己去。沒有多少年可以孝敬娘了,你得好好珍惜!”
老大看到孫思邈,走在落日余暉中的身影,如此高大,如此神圣,全身都充滿了光芒。他一下跪倒,向孫思邈的身影叩拜起來。
當天晚上,孫思邈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自己打小就身子骨弱,經常生病。每次病倒,母親就會守在床前,默默看著自己,一點點好起來。自己每次睜開眼看到娘親,就覺得有依靠,很溫暖。娘雖然什么都沒說,但只要看見她默默坐在那里,就能給自己力量,去戰勝病痛,這種力量是無形的,是通過血脈親情傳過來的,自己是能感應得到的。
話說此時的孫母正在做針線活,一下子不小心扎到了手指。她把手指頭放在嘴里舔了幾下,心里卻在埋怨自己老眼昏花了,又扎到手指了。她忽然想起了兒子,便一下子又想到了媒婆,自己三番五次去找媒婆,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準話,真是叫人等得心焦。
孫父也還沒有睡,在抄著一本《孟子》。抄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他的手直打抖,這幾個字,他怎么也下不了筆。想想自己的兒子,到現在都沒有說定一門親事。自己像他這么大時,早就娶妻了。自己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可惜這兩年縮衣節食,也只是存了不到三萬文錢,離十萬文還遠著呢?抬頭看看天,心道:“今年下過雪了,想來明年的收成應該會好些,存夠五萬文應該沒有問題,再花三年時間存夠十萬也不成問題了。到時候兒子學成歸來,剛好有錢給他娶媳婦。就不知道,這小子能不能降低一點要求,若按那臭小子說的,要找一個比伽羅還好的女子。這事就難辦了,自己拼了這條老命,還是給他娶不起這么好的女子。這臭小子也不想想,做父母的難處,眼光這么高,到時娶到這么好的媳婦,你是夠爽了,老子要挨多少苦受多少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