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下兩日雨才停,天未亮村里的漢子們就出門去地里,這暴雨連著兩日恐怕影響了莊稼收成。
村里過了橋經(jīng)過一個湖有戶人家,兩間木屋里住著賴二他們一家七口。
賴二帶著大兒子和二兒子下了田,賴二媳婦到后山砍柴再尋些蘑菇野菜,留下了三女兒菜娃照看小妹和小弟。
小妹不過兩歲,小弟不過百天,年紀(jì)也還小未滿五歲的菜娃背著弟弟哄著妹妹,到外頭灶頭點火煮粥,鍋里的米加了一半糠。
鍋里煮著粥,菜娃又到外頭井里打出點水洗昨日的衣服。
等到鍋里的糠粥出鍋,又烤了餅,衣服也晾上了。賴二媳婦背著柴拎著一籃子野菜和蘑菇回來了。
賴二媳婦放下柴火到井邊沖了手從菜娃背上把在哭的小弟抱起來喂奶,菜娃把野菜和蘑菇洗了洗,煎了幾張野菜又烤了三個紅薯。
喂完四妹和小弟的賴二媳婦自己喝了一碗粥吃了張烤餅,便把剛煎的野菜餅和烤好的紅薯包起來送到田里給丈夫和兒子。
菜娃又背起弟弟,這會自己才喝上一口粥,吃完粥和餅就去把下一頓的蘑菇泡起來,剩下的蘑菇拿去曬干。
黃昏的時候賴二和兒子們回來,在井邊沖了沖身子就坐下吃飯。
煮的野菜蘑菇湯,配著烤餅子吃。
賴二一臉愁容,去年就收成不好,今年的雨又多這收成是不行了。去年捱著過來,但今年冬天還不知道該怎么過。
賴二媳婦自然明白他面色愁容的緣故便道:“東村嬸子來說有好路數(shù),有個好價錢。”
看了看菜娃的賴二心里也有些舍不得,但大兒子二兒子都大了能種地,這四妹和小弟卻還小,只有菜娃能送出去為奴為婢。
就只是這孩子太懂事了,雖然旁人都說傻但是賴二夫婦自己知道這孩子只是聽從他們,說什么便做什么的懂事。
但是有了這筆錢就可以還了外債度過這個冬天。
秋至快到了,沒有時間讓他們多猶豫,沒過兩天東村嬸子就帶著一袋子錢和賣身契來帶著菜娃走了。
菜娃走前賴二媳婦給她系上包袱囑咐她無論到什么人家都要聽從主人家的話,去給人家做奴婢只有聽話才能活下去。
東村嬸子領(lǐng)著菜娃到村口,村口有一個大漢等著,東村嬸子把賣身契和菜娃都交給了大漢,大漢捏著菜娃下巴看看了她牙口,左右擺弄著她的臉瞧了瞧。
驗貨過了,大漢給東村嬸子一吊錢,東村嬸子歡歡喜喜的走了。
大漢把菜娃一手拉起來扔到牛車上,牛車上還有年紀(jì)比她年長的幾個孩子,是其他幾個村子里的。
牛車離開村子,走了兩天天到第三日才到了縣城里,一大早入了城,牛車先到了城里最大的花街里。
花街里最大的青樓叫牡丹樓,此時天已亮正是牡丹樓最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