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二日一早,這禮部尚書一路跑來幾次在臺階摔倒,到了安仁殿覲見。
對于淳王府的案子,此時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元澂聚在大理寺。
同時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亦在。
大理寺卿看向刑部尚書:“此案如何了?”
他們幾個人現在在商量如何了結此案,這不單單是要律法和章程辦事的事,這事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揣摩陛下的心思。
問題在于,陛下現在是想要如何了結此案。
死了三個地位尊貴的人,一個淳王、一個太子妃、一個翟惠妃。
問題有一,主謀定誰?是淳王還是翟惠妃?
問題其二,太子妃無辜身亡,如今東宮和張家是個什么局勢。
首先其一主謀該定誰?這就是在揣度陛下心思,此案可以按照章程辦,但是也要辦得合乎陛下心意。
陛下會不會比較希望寬容的處置淳王府?
因為如果定下了淳王是主謀,那淳王妃與淳王世子、代萱郡主以及其夫家都要以同謀論處。
如果翟惠妃是主謀,那殺害太子妃、厭勝主謀都在翟惠妃的話,淳王府家眷就可以少受牽連。
現在就是問題就是陛下想不想放過淳王府的家眷們?是要趕盡殺絕還是放他們生路?
刑部尚書琢磨著:“翟惠妃單單殺了太子妃便是罪無可恕,是不是主謀都不影響,畢竟人已經死了。但是如果淳王是主謀,那淳王府就要被趕盡殺絕,這淳王終究是陛下的兒子。”
還有就是東宮呀,太子妃因此案被殺害,東宮想不想放過淳王府呢?
“那東宮呢?”大理寺少卿問。
元澂想了想道:“陛下現在最想要的是,這個案子盡快結案不是嗎?”
幾個人看向他,刑部尚書點頭:“正是如此。”
所以關鍵點就在于要快速的結案,元澂道:“三個月,這么大的案子,三個月內全部結案?那只有以翟惠妃為主謀,此案才可能在三個月結案。”
如果主謀定了淳王,這案子就不可能三個月內結,因為涉及淳王府的勢力太多,牽扯太廣。
所以厭勝之術、謀反這一切的主謀都是翟惠妃,就可以把牽連放到最小,最快結案。
四個人恍然大悟,的確翟惠妃出身卑微,翟家也沒有勢力可言,所以牽扯最少。
陛下既然定下了三個月,他們必須三個月讓這案子結束,這么大的案子不能化小,只能是縮短影響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