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的冷嘲熱諷激怒了大將軍李世輔,這個李世輔是李良輔的弟弟,兄弟被殺他自然想去報仇。李世輔大叫一聲披胸抓住了石寶,張口罵道:“你這個南蠻窮酸,我堂堂大夏鐵騎豈能懼怕什么狗屁西軍。本將立刻南下,定斬哪個鳥林沖于當場。”
石寶賠笑道:“將軍松手、將軍松手,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順著蕭合噠大人的意思說的。”
蕭合噠此時面對西夏諸將的目光,有些尷尬道:“我不是哪個意思。”
就在眾人爭吵之計,突然有軍士稟告,圣旨到道了。原來京兆府一戰之后,李良輔的殘兵向北逃跑,與押送人口財物的余部匯合。西夏軍出征是帶著“飛奴”(西夏的信鴿)的,緊急時刻用于與求救。逃回來的西夏士兵已經被林沖嚇破了膽,而且非常害怕林沖帶兵追上來,他們立刻把“飛奴”放了。這些西夏信鴿的巢穴就是興慶府,所以興慶府的西夏皇帝李乾順比察哥還早得到消息。
李乾順接到“飛奴”報信后簡直不敢相信西軍中還有如此人物,在古代戰爭中精神力量是很強大的,他害怕西夏軍隊由于林沖的原因對西軍有了畏懼感,因此立刻下旨給察哥,告訴他自己已經在興慶府組織援軍了,讓他放心作戰,務必斬殺林沖,重創西軍。
皇帝的旨意讓西夏諸將都統一了心智,察哥知道什么二路援軍都瞎扯淡事情,西夏自建國以來就從來沒有一次集結超過5萬人過。不過西軍主力回來了也好,畢竟如果消滅了西軍主力,那么什么延安府、京兆府、渭州府都是盤中之餐,可以信手拈來。
于是察哥道:“既然皇帝陛下已然下旨,我等就要振奮精神,舉兵南下消滅西軍主力,斬殺林沖,報當年橫龍川之仇!”
西夏諸將齊聲喝道:“愿聽晉王殿下提調!”
察哥隨即命令蕭合噠帶兵3千監視延安府的西軍,以免這里的西軍南下與北上的西軍主力匯合。由于西夏軍在進攻宋國以來,已經有了一些損失,在加上守護秦州的西夏,這次又給了蕭合噠3000人馬,還剩下大約4萬大軍。察哥就率領這4萬大軍號稱10萬,兵分2路,氣勢洶洶直奔京兆府而來。
種師中帶領西軍的大部隊已經進入了永興軍路,離京兆府就不遠了。種師道已經收到了察哥大軍南下的消息了,同時也受到了樞密院的回復。
童貫還是懂兵的,其實某種意義上說當年橫龍川戰役是童貫指揮。如今童貫已經知道西軍遇到大麻煩了,他也不想西軍過于強大而失去控制,但是更不想西軍遭到重創。他還要依靠西軍完成收復幽云十六州的大業,完成他封王的心愿。因此他跟道君皇帝請旨,把和尚源的守衛交給了西軍,并且又下了一道公文說是陜西秦鳳、永興軍兩路軍馬上下事物暫由陜西宣慰使種師道節制,等戰事結束后再歸還給各指揮使。劉延慶雖然不高興但是也沒話可說,因為此時他也明白自己的指揮作戰的能力比起種師道差的太多。
種師道現在率領的西軍在江南擴充了一部分,人數超過了5萬,但是新擴充的軍隊的戰斗力還是不行。西夏軍不是方臘的軍隊,要是沒有神機營的情況下,如果一對一多半西軍會吃虧。可是如今西軍能夠抵抗西夏軍的強兵也就是4萬多人,要是跟察哥的大軍對抗起來,誰勝孰負都不好說。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就是再出現一次橫龍川的慘勝!
種師道覺得現在自己面臨這穿越以來最大的挑戰,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分兵,先把解決西軍的后顧之憂再說。
首先他命令胡三立刻到渭州將高懷遠的5千騎兵都提調出來,和種世信一起沿著隴右長途奔襲沙洲和玉門關。并且告訴2人,如果陜西兵敗不可以回救,可退入高昌國避難,如高昌國不接收就南下于闐或者吐蕃避難。另調5千人馬守護渭州。
種師道這么安排很多將領就明白了,種世信是種家老五這是如果戰敗了給西軍留根。眾人心中都有些沉重。這時候后,劉延慶道:“大人,我家劉光世也愿意跟隨五公子遠征。”
種師道道:“此次跟西夏軍作戰勝負難料,劉延慶所言為人之常情。西軍諸將家中可選1名15歲以上的可以騎馬作戰的男丁西征。另外環洲、慶州、鄜延、熙河、涇源等地的西軍都集結到和尚源、渭州,加強兩地的守衛。其他人等都跟我北上黨項蠻子決戰!”
此后種師道的西軍進行了多次的西征,這次胡三和種世信的西征,此時是給西軍找后路的西征,被后世史學家認為是第一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