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師道率領大軍來到了湖州,這次來湖州是水路并進的,韓世忠并沒有跟隨劉延慶南下睦洲,而是帶著水軍一路北上到達了湖州。韓世忠對水軍作戰也是一直是一知半解,這次一路行軍過來跟張順學到了不少。
秀州之戰后種師道用折賽花的計策到太湖籌糧,給了李俊一個五品轉運使的空頭官職,后來也就沒有過多的關心李俊的事情了。
李俊則在朱五的協助下時而打著西軍的名義火并太湖的其他水匪,時而打著方臘的名義從太湖附近的大戶中劫掠糧草。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李俊的隊伍已經有了3000多人,劫掠了糧草將近10萬石!
李俊把這些糧草都秘密的交給了栓子的商隊,有時候他覺得心里有所不干,甚至有時候對投靠西軍也有了后悔之心。這一日李俊正在水寨中與朱五談論,李俊道:“這幾個月來,我水師擴展到3000人,橫行太湖無人能擋,我覺得做一個公道大王也是不錯的。是否有必要將辛苦劫掠的糧草白白送出去,換一個芝麻綠豆小官。”
朱五沉思道:“大當家,咱們做水匪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詔安了。要做公道大王我看中非長久之計。那江南的方臘又如何,號稱有百萬教眾,還不是鬧得城破遭擒!我看西軍統帥是個有為的統帥,跟著他也許能夠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李俊沉思的半響,道:“剛剛開始接受詔安時我也是如此想法,可是幾個月來西軍對咱們不聞不問,只是一個勁的崔要糧草。如今江南已經逐漸評定,我怕西軍行鳥盡弓藏之事!”
朱五道:“大當家所慮極是,不過也不用過于擔心。西軍久占西北,缺少水師。如果他們真心詔安,給咱們兄弟找一個出路也是不錯。如果要是想剿滅我們,我就躲進太湖,他們能奈我何。”
兄弟二人正在談話之時,一個水卒來報,說是西軍王定六來訪。王定六詔安李俊等人的時候,他們并不知道王定六的地位。后來跟西軍接觸久了才知道王定六是不僅西軍錦衣衛營的指揮使,還是軍機處的將軍,在西軍中地位是非常高的。聽說王定六來了,二人不敢怠慢親自道碼頭迎接。
王定六看到了李俊、朱五后非常高興,抱拳道:“二位大人,好久不見了,別來無恙啊!”
李俊聽王定六叫他大人非常高興,回禮道:“大人好,這個大人好。”
朱五心眼多些,道:“王大人,到水寨有何見教?”
王定六道:“也沒啥見教,如今江南戰事初定。我奉小種經略相公之命,請你二人到湖州大營一敘。畢竟你們的兄弟已經接受詔安了,同你等商議一下爾等未來的安排。”
李俊聽了大喜,道:“果真如此,何時出發?”
朱五卻攔住了李俊,問道:“小種經略相公是召見我們大當家的,還是召見我們二人。”
王定六道:“自然是召見你二人。”
朱五道:“王大人,小的最近偶感風寒,行動不便只怕耽誤了行程。”
李俊一愣,不解其中的意義,兩眼直勾勾的看著朱五。
朱五把李俊拉到一邊,小聲道:“大當家的,萬事小心。萬一官軍行兔死狗烹之事,我在水寨還有個照應。你我二人要是同去,只怕有人突襲水寨,咱們悔之晚矣。”
李俊覺得有禮,就轉過身來對王定六道:“我這兄弟確實身體不好,我隨大人前往,還請大人周旋。”說吧,遞上了一塊銀子。
王定六哈哈大笑的推開了李俊的銀子,道:“小種經略相公相公曾經說過,朱五算得上神機軍師,果然心眼多。”說罷,掏出了一封信來,道:“這是小種經略相公親筆所寫,用以打消二位疑慮。”
李俊認字不多,就把信件交給了朱五。信件是種師道親筆所寫,內容就是讓他二人放心,不必擔心。如果真的不放心,可以讓“朱武”先到湖州,李俊留守水寨。讓朱五驚訝的是,這封信上凡事說自己的,用的都是“朱武”。這個朱武正是自己的大名,自從做了水匪后他就改名為朱五了。上次詔安的時候種師道就說出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大當家“混江龍”的名字,這次又指出自己的姓名。看來這個小種經略相公,果然有些不凡的本領。于是朱五就想親自會一會種師道了。
看完信朱五道:“小種經略相公也是爽快之人,我愿替大當家走一遭。”
王定六道:“好,小心沒大錯。那咱們即刻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