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涪水上車水馬龍。
幸好今年的春汛來得較早,否則此時恐怕難以通航。
涪城好多年沒這么熱鬧了,城內(nèi)城外乃至遠一點的西山,一下子涌入了近二十萬人,人吃馬嚼的,每一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數(shù)字”。
城頭上,夏侯霸望著涪水方向,看著絡(luò)繹不絕的車船、人馬、軍士,心中的得意之感油然而生。
他忽然想起他第一次作為前鋒將軍上戰(zhàn)場的故事。
那時他受大司馬(曹真)之命,率軍前往興勢圍,扎寨在曲谷之中。
蜀軍得知自己是初出茅廬的小將,拼了命地來攻打他,幸虧他鎮(zhèn)定自若,親赴鹿角前指揮,積極防御,最終才等到援軍到來。
結(jié)果雖然是好的,但過程嘛。。。。想想還是有些后怕的。
當(dāng)時他離敵兵的距離不比自家小兵遠,全程幾乎是在肉搏。
若是稍有不慎,恐怕早就死在那里了。
不過今日,他功成名就,想必父親的英靈在地上也能夠安息了吧。
話說此番,名義上的伐蜀統(tǒng)帥只能算兩路。
一路是王基,一路是夏侯霸,而鄧艾只能算是夏侯霸的下屬。
若要真選一個最高統(tǒng)帥,大概率也是他夏侯霸,這些從他現(xiàn)在控制的兵力就能看出。
算上魏軍自己的和蜀國降兵,外加雜七雜八的輔兵、民夫等,小小涪城竟是有近二十萬眾。
鄧艾的功勞是不小,但他夏侯霸都是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步推進,功勞也不差,再加上宗室的名頭傍身,伐蜀之役就算不是頭功,封賞也絕不會少。
然而如今的廟堂一個一個坑。
太師桓范、太傅高柔、太保鄭沖、司徒司馬孚、司空盧毓,嘖,這些老家伙們一個比一個能活。
至于軍中,夏侯宇、夏侯朗、夏侯肇也牢牢占據(jù)著大司馬、太尉、驃騎將軍等職,到了夏侯霸這似乎封無可封了。
就在夏侯霸還在心中猜測到底會是怎樣的封賞時,詔書卻已經(jīng)到了——太尉,增加封邑二萬戶。
一躍登入八公之列,讓他一時不敢相信,甚至都沒有去想太尉之位為何會空出來這件事。
事實上是夏侯宇主動上表,稱其沒有功勞卻占著八公之位,每日寢食難安,故而辭去大司馬一職。
夏侯獻明白了魯王的心意,回書客套兩句,便批準他的上表,并給魯王的庶子封了公。
后將夏侯朗遷為大司馬,太尉便封給了夏侯霸。
“拜見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