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15瓦的燈泡,用的時間久了,里面的燈絲發著“滋滋啦啦”的聲音。懸在頭頂,忽明忽暗的,發著昏黃的光。
堂屋的最里面靠北墻,是一個近2米長的暗紅色米面柜。也是臥式、長方形的,外表看去,和蘇浩那屋放衣服的柜子差不多。
不過已經沒有多少米面可放,也怕招耗子,早已不用。僅有的一大袋棒子面和一小袋白面,就直接擺放在了柜面上。
那是蘇浩家近一個月的口糧。
顯然是不夠。
靠堂的最里面的右側是灶臺,和農村里燒柴火的那種差不多——一口大鍋,下有灶膛、火口。
煙道通向蘇浩所住南屋的大炕。
不過,是燒煤渣的,旁邊配有一只木制的風箱。
沒地方去撿煤渣,也很少用。
用得更多的是放在屋外、檐下的蜂窩煤爐。
那一個個圓柱形、碗口大小、中間有12個火眼的蜂窩煤,就整齊地摞在靠近堂屋的屋門處。
四周的墻上,則貼著一些年畫。
有工業大生產的,有農業大豐收的,也有科技大發展的,還有一張是手握鋼槍、怒目橫眉的三個女民兵。
現在在堂屋中央的地上,已經放上了一張低矮的方形飯桌。蘇浩和老媽、妹妹各自坐在一只小板凳上,看著眼前的飯碗。
“怎么都給我啊?”
蘇小婷看著碗中的兩塊魚,有點不好意思,臉上也沒有絲毫“終于吃到魚”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眼中反而有淚花涌動。
這讓飯桌上的氣氛多了一些沉悶。
蘇浩今世的這個妹妹,今年14歲了,暑假一過,就該上初中了,也懂事了。
她已經得知哥哥為了給她捉魚,差點送了命。
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媽劉慧婉也有點愣神。
今天的事情很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一開始,蘇浩躺在板車上、被拉回來的時候,著實嚇了她一跳!
雖然后來得知,兒子不是因為午飯后和她吵那一架,而去投湖自殺。但也讓她很是愧疚與著急。
好在,蘇浩沒事。
但接下來蘇浩智斗范家婆子,又讓她心里五味雜陳,有擔心,更多的是驚喜。
“怎么一瞬間就懂事了、長大了?變得像個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