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廂神勇軍司也稱左廂神勇軍司,他的作用跟右廂朝順軍司不同,這里是西夏國囤積糧草的重地。去年西夏今年大舉東征大宋所有糧草都由此處供應。左廂神勇軍司的守備叫李甫,這個李甫是遠房偏支的宗室,他守衛的左廂神勇軍司在西夏和西軍的戰爭中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失,由于這里囤積的大量的糧草,其重要程度要遠遠的高于右廂朝順軍司和靜塞軍司。
左廂神勇軍司一直有5000人駐守,就連去年興慶府危機的時候都沒有從這里調兵。不過最近李甫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說是西夏南方邊境不寧靜,出現了多處宋軍尋釁滋事,而且還火燒了靜塞軍司!因此需要調東左廂神勇軍司的1000人南下助戰。李甫沒想到朝廷居然空虛到如此程度,需要調動這里的人馬。不過既然調令來了,這個李甫也就遵命將士兵派了出去。李甫剛剛派出兵馬不久,救接到了來自右廂朝順軍司的求救文書。
李甫反復的檢查這個文書,這個文書是真的。可是面前這個下書的士兵卻是面生的很,他問這個士兵道:“我這里經常和右廂朝順軍司有公文往來,以前怎么傳送文書的劉三怎么沒來。”其實原來送文書也不是劉三,李甫只是想查驗一下來人的真偽。
那士兵道:“大人,原來送文書的是誰我也不知道,現在右廂朝順軍司那邊軍情緊急。我家大人就是差我來下書。他還派了很多信使到各地求援。就是小人除了要給這里下書,還要給興慶府下書。”
李甫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士兵,突然用漢語喝道:“你是漢人?”
這個士兵一聽嚇得面色鐵青,道:“大人明察,我雖說是漢人,但是自小生在大夏國。再說軍中漢人很多,難道都是奸細不成。”
李甫見這個士兵回答沒有什么漏洞,于是道:“你先下去,能不能發兵等我商議后再定。”
那士兵道:“大人,小人還要去興慶府搬兵。還請大人放行。”
李甫擺了擺手道:“你去吧。”
那士兵卻不肯走,道:“大人,小人是第一次做信使。我家大人說做信使送到信后必有賞賜和回文,大人莫要欺我。”
李甫笑了笑,道:“你這腌臜,還知道討賞錢。”李甫也不想為難一個小卒,于是賜下賞錢和回文,這個士兵從左廂神勇軍司南門出發,直奔興慶府而去。
楊志騙了回文和賞錢從南門出來后不久,反復確認無人跟著,就調頭往東跑了幾十里,然后折向北跟胡三的大隊人馬匯合。
李甫打發了楊志對著這個求救公文發愁,按理說他只要守衛好左廂神勇軍司就好了,根本沒有義務去救援。可是投桃報李、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這左廂神勇軍司離著夏宋邊境更近,更容易受到攻擊,如果他不去救援別人,如果宋軍攻擊自己可就無人來就他了。于是他把自己的幾個心腹之人找來商量。
李甫看著自己的師爺、旗牌官等幾人,道:“右廂朝順軍司的公文在此,爾等有何見解。”
李甫手下幾人面面相覷,最后師爺道:“右廂朝順軍司怎能派漢人作為信使,只怕有詐!”
李甫道:“這個正好說明無詐,如今宋軍占領了鹽州,就連咩保吳震都叛國,宋軍中黨項人起碼精通黨項語的并不少,如果是宋軍詐營必然選派精通黨項語的士兵。這個士兵自稱是漢人,又說明自己是第一次做信使,很是磊落,不似有詐。”
旗牌官也道:“數日之前,也有士兵上報說是有大隊人馬繞過我們這里,莫不是就是攻打左廂神勇軍司的宋軍?”
李甫一聽就坐不住了,問道:“為何不早報?”
那旗牌官道:“只是咱們發送糧草的小隊,發現了大量的馬蹄印、馬糞,沒有看到士兵,只是向上逐級申報,今日剛剛報到我這里!”
李甫一聽不在猶豫,道:“趕快點兵出征,否則要是右廂朝順軍司被打破,這只宋軍要是返回宋國也許就不在繞道,那樣會直接道我們這里。”
師爺攔阻道:“大人且慢,此地囤糧重地,莫不要中了宋軍調虎離山之計。”
李甫道:“你有所不知,這左廂神勇軍司是養馬城,城池異常堅硬,以免驚馬毀城。故而易守難攻。而此地不同,是囤積糧草的重地,雖然人多,但是敵軍襲來如果用火攻,則軍營危矣!不如主動出擊,與友軍配合,前后夾擊共破宋軍。”
李甫從文書上得知宋軍大約有2000人攻城,所以他認為右廂朝順軍司城池堅固,這點人馬一時難以打破,所以只留下1000人守城,帶領3000馬步兵北上。
胡三打破了右廂朝順軍司得了2萬匹,可說是大獲全勝。這次戰役也抓了一些俘虜,按照秀洲之策收編了200多人,本想把這200多人帶回陜西,但是又怕路途遙遠,在西夏境內遭到西夏軍襲擊,這些俘虜或生禍端。可是如果講這些俘虜都殺死,又有為違背人和。他隨軍沒有軍機處,無奈就把折可求、林沖、咩保吳震和楊志等人商量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