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川口中的小種經略相公就是種師道,世義是他的侄子種世義。種師道和種師中共有5個兒子,按照仁義禮智信排名,分別為世人、世義、世禮、世智、世信。其中老大、老四和老五是種師道的兒子,老二和老三是種師中的兒子。
北宋年間中文輕武,但是在西軍種正好相反,重武輕文。可惜種家的5個孩子在軍中的威望都不怎么高,歷次與西夏的戰爭種也沒有立下什么特別功勞。這五個孩子如果說誰的戰功還算顯赫的話,也就是老二種世義了。仲世義,名浩字世義,是仲家第二代中武功最高的后輩,也在戰場上立下了不少戰功。只是可惜,老二在隴右與西夏的戰斗中傷了右臂,現在已經不能提刀殺敵了,因此安排在京兆府打理種家的生意。
童貫聽到這個消息,愣了半晌,問道:“消息確切嗎?”
童川說:“應該是確定的,跟咱們家合作到河東走貨的小栓子也回來了,他也帶來相同的消息。而且說是小種經略相公已經快不行了,連太原的河東鎮守使楊可世都偷偷地趕去延安府了。”
聽到此處童貫拿起了西軍延安經略府給他發的公文看了看,自言自語說:“看來這個是真的了。”說完就陷入了沉思。
突然童貫好像想起了什么,對外面喊道:“來人。”
外面跑進來一個長隨,垂首道:“聽老爺吩咐。”
“快,發一封六百里加急給延安府,就說本相要去探病,快發。”
長隨唱喏轉身離去,童川卻有些疑惑地問道:“父親,小種經略相公雖然在西軍中德高望重,但是畢竟是一介武夫,值得您跑一趟延安府嗎?”
“你懂什么!”童貫怒斥童川:“明天跟我一起趕往延安府。”說完心中長嘆了一口氣。
其實童貫與種師道有著相同的煩惱,就是“后繼無人”,種家的下一代資歷一般,他童貫的這個“兒子”,童川也是難成大事的紈绔子弟。
童貫現在擔憂的是一旦種師道死了誰來接替他的位置,統一指揮西軍。名義上他童貫是西軍的總指揮,但是他有自知之明,每次打仗只負責糧餉后勤,具體指揮都由種師道負責,自己從來不干涉。
種師道今年68歲,打了一輩子的仗,統領三軍那是一把好手。宋朝不論禁軍還是廂軍都是有克扣軍餉的傳統,但是他童貫可從來是把8萬軍隊的糧餉足額發放給西軍,當然他跟朝廷要的糧餉是10萬人的糧餉。而且西軍的繳獲他也從來都不多分,也不上繳朝廷,僅僅是拿了自己那份,其他的都賞賜給西軍將士。
西軍愛打仗主要因為是只要打仗就有錢。童貫厚待西軍,主要原因是西軍戰功越高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就越穩固,畢竟朝廷中除了他自己還沒有人能夠指揮的了這些驕兵悍將。
如果這次種師道死了,他童貫必須立刻確立西軍領導人。現在讓他著急的是,這個人選他一直是不下來。西軍派系林立,種師道的弟弟種師中今年快60歲了,而且這個人只是個守成的將軍,要說統領種家的本部人馬還可以,但是要是統帥整個西軍恐怕不成。劉延慶倒是資格夠老,的環慶軍是西軍中最弱的一直,讓他統帥西軍只怕不行。折可求(原名折克行)倒是個勇將,但是只是一勇之夫,缺少謀略,而且他祖上是黨項人,統帥西軍只怕不妥。雖然他的妹妹折賽花人稱女諸葛,但畢竟是一介女流,而且早就跟楊可世的兒子定了親,早晚要嫁到河東軍去。想來只有高懷遠了,但是這個將軍有勇有謀,是個帥才。可是他的最精銳的騎兵都是出自種家,到時候能指揮的了種師中嗎?
因此,童貫決定必須去一趟延安府。如果種師道死了,用自己的威望也要讓高懷遠成為西軍統帥。畢竟西軍不能散,也不能敗。如果西軍完了,他童貫在朝廷中的好日子恐怕也就到頭了。